大同招聘网新闻,大同招聘网资讯

您当前的位置:大同人才网 >> 大同招聘网资讯 >> 大同新闻 >> 传承古都历史文脉 弘扬文物时代价值
传承古都历史文脉 弘扬文物时代价值
2024-10-20|资讯来源: 大同人才网|查看: 133

 大同是1982年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,有2300年的建城史,曾经是两汉名塞、北魏都城、辽金陪都、明清重镇,现有不可移动文物3000余处,其中,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0处、省级63处,可移动文物37048件套、计240768件,著名的文物古迹有世界文化遗产云冈石窟,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华严寺、善化寺、九龙壁、悬空寺等。

  新中国成立以来,我市的文物保护工作从未停歇,特别是近年来,我市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工作重要论述精神,在统筹推进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中扎实践行“保护第一、加强管理、挖掘价值、有效利用、让文物活起来”的新时代文物工作方针,推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进入全面、快速发展的新阶段。

  保护珍贵历史文物,一直在路上

  1949年5月1日,大同和平解放。新生的大同市人民政府开始整顿创伤后的大同,让那些饱经沧桑的名胜古迹获得新生。上世纪50年代,我市对华严寺大殿、善化寺天王殿、云冈石窟窟檐等多次进行修整,并移建九龙壁等。1960年,在国家最困难的时期,对云冈石窟的保护工作也未曾停下。同年6月,国家制定了《大同云冈石窟勘测工作计划》和《云冈石窟工程地址问题》。1961年,大同成立了云冈石窟保护委员会。1973年,周恩来总理陪同法国总统蓬皮杜来大同参观时指出“云冈石窟三年要修好。”同年,由中央、省、市三级建立了云冈石窟维修工程领导组,对云冈石窟的保护展开全新篇章。

 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,我市的文物保护工作持续推进。在相关文献资料中,记者看到,1977年到1979年,我市对善化寺进行了两期维修工程,对山门、三圣殿、大雄宝殿等建筑进行了全面修整,同时,将兴国寺五龙壁移至善化寺内,1981年,善化寺正式对外开放。1986年,华严寺薄伽教藏殿被列为全国重点抢修建筑,开始大规模维修,此次维修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市规模最大的一次古建维修工程。上世纪90年代,我市对华严寺大雄宝殿、善化寺三圣殿等均进行过大规模维修。1999年,我市对殿顶塌陷的关帝庙大殿进行了维修。

  2001年,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后,云冈石窟的保护迎来全新时代。2008年,我市开启名城复兴工程,大同的古建都得到更好保护, (下转第二版)

    (上接第一版)随着古城整体保护与重点修复的推进,古都大同的古建得到更加科学和合理的保护。

  进入新时代以来,我市文物保护工作迈上新台阶。2020年5月11日,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云冈石窟,就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利用作重要指示,为我市做好新时代文物保护传承利用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、提供了根本遵循、注入了强大动力。多年来,在市委、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,全市文物工作者高站位、高标准推进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,文物保护事业进入全方位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,我市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连续多年走在全省前列,多次获得国家级、省级表彰。

  提升文物保护水平,持续开新局

  多年来,我市将文物保护纳入发展大局,突出政策规划对文物保护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引导。近年来,我市相继出台一系列定向把舵的发展规划,为文物保护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,“坚持保护第一”“保护文物也是政绩”等理念日益深入人心。我市积极探索引入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工作的新思路,实施“文明守望工程”,先后公布3批共148处可供认领认养文物建筑名单,完成28处认养协议签订,吸纳群众参与文物保护工作。

  近年来,我市始终把保护放在首位,统筹推进云冈石窟防水、防渗、防风化等保护工作。持续加强云冈石窟洞窟病害调查、洞窟微环境监测和日常保养,建设了遗产监测中心,先后建成物理力学、物相分析、化学分析等文物保护实验室,实施多个保护项目,洞窟水患与危岩体问题得到有效治理,保护工作已转向预防性保护、精细化维护和数字化保护。

  我市不断廓清文物资源家底,相继开展古代寺观彩塑壁画、红色文化遗址、石刻文物等专项调查,完善各级各类文物资源保护管理制度。2020年以来,实施了200余项古建筑、长城、革命文物的抢险、修缮及“三防”工程等;加强地下文物保护,深化考古成果阐释和文明历史研究;完善长城保护管理,划定并公布了大同长城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,重要段落均设立了保护标志碑,近年来,先后实施长城沿线22个抢险加固和保护修缮工程。

  我市积极打造云冈学研究平台。云冈研究院建成云冈学研究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等,构建起云冈石窟文物保护基础研究、关键技术研发、科技成果转化、科技资源共享服务的创新体系。加快云冈学基础研究,大力开展云冈学学术交流,先后举办一系列专题学术研讨会,与众多国际考古团队在云冈石窟考古、保护、研究及弘扬等领域广泛开展合作交流,进一步扩大了云冈学对外影响。

  发挥文物促进发展功能,作用更彰显

  近年来,我市加强文物有效活化利用,努力发挥文物资源在传承文明、服务社会、促进发展中的积极作用,取得显著成效。

  我市将文物建筑合理利用起来,扩大文物资源社会开放度。利用开化寺建设了辽金元民族融合博物馆,利用不可移动文物四合院民居开设了张霭堂故居纪念馆,利用一般四合院民居建设了红色记忆馆、铜造艺术博物馆等。对修复后的大同城墙进行多样化活化利用,利用保存较好的原夯土墙体打造文物本体展示区9处;利用城墙内部空间建设了和阳美术馆、雕塑博物馆、城墙遗址陈列馆,举办了“青少年雕塑作品展览”“曾竹韶雕塑艺术奖学金优秀作品展览”等各类具有国际、国内影响力的文化展览活动。

  拓宽文旅融合途径,使文物保护成果更多惠及人民群众。我市在市雕塑博物馆连续举办了13届“曾竹韶雕塑艺术奖学金优秀作品展览”、7届“青少年雕塑大展”,已成为国内美术界知名文化品牌活动。近年来,大同古城墙、善化寺、九龙壁等9处文物景区先后免费开放,让更多游客沉浸式感受大同厚重历史文化。

  推动“博物馆之城”建设,打造特色鲜明的城市名片。我市“博物馆之城”建设得到国家文物局、省文物局的充分肯定,围绕“全国知名博物馆之城”建设目标,我市不断优化博物馆体系布局,发挥大同市博物馆作为国家一级博物馆的“龙头效应”,探索实践“1+9总分馆”模式,得到各界高度肯定。摸排社会组织和个人创办博物馆意愿,面向全国发布公告征集各类博物馆、艺术馆,收到创办申请150多个,多层次、全类型、广布局的博物馆体系雏形初现。

  “文物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、凝聚中国精神力量的源泉,做好新时代文物保护传承利用工作,我们责无旁贷。”市文物局负责人表示,要不断增强历史自信和文化自信,坚定信心、勇毅前行,将蕴涵于文物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国精神传承起来、阐释出来,全方位推动文物保护事业高质量发展。

  【记者手记】

  祖先为大同这座文化古都留下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,我们肩负着对历史负责、对人民负责的使命和责任,要保护好这些珍贵的遗产,更好地传承古都历史文脉,并让其发挥更大的时代价值。

  云中大地上的文物承载着古都大同独特厚重的历史记忆、农耕与游牧文明交融的历史文化,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,也是华夏民族融合的珍贵见证,为我们回首过往、开创未来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。保护文物,功在当代、利在千秋,在全市上下形成的这一共识中,古都大同的文物正以新的姿态引发世人的关注,持续绽放出独特的魅力。


最新资讯
微信分享
大同招聘网保安招聘大同招聘网司机招聘大同招聘网会计招聘
大同云冈区大同开发区大同招聘网山西博才网

关注微信公众号

访问手机版本