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为一座资源型老工业城市,加之地质灾害频发和多风少雨的自然条件,造成我市历史欠账多、下岗失业人员多、因灾返贫人口多……全市城乡困难群众就达36万之多。
如何保障这些群众的基本生活?如何为全市发展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?这是市民政局低保中心一直在探索的课题。多年来,围绕“以民为本,为民解困,改善民生”的服务宗旨,我市构建起了制度健全、范围更广、运行阳光、管理创新具有大同特色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,真正把党和政府对困难群众的关怀和温暖落到实处,使城乡困难群众尽享阳光雨露。
起步:各项制度逐步健全 我市从2001年起,先后制定出台了《大同市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办法》及其《实施细则》、《大同市对城乡特困家庭实施救助工作方案(试行)》、《大同市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办法(试行)》等一系列救助政策、文件。2011年,为进一步加强对社会救助工作的监督管理,破解低收入家庭认定的难题,在多方调研的基础上,又出台了《大同市城乡社会救助工作监督管理办法》和《大同市城市低收入家庭资格认定试行办法》,有力地推进了大同市社会救助工作法制化进程。
2012年6月,针对低保审批时限长的问题,市民政部门和低保中心积极响应市纪委“审批流程优化再造,简化中间环节,压缩办理时限,提高办事效率”的工作思路,组织了6个调研组,先后深入33个乡镇(街道)、99个村(社区)以及594户城乡低保对象家中,对低保资金的使用管理和低保对象的审批审核进行了专题调研,起草并提请市政府出台了《关于优化审批流程,进一步规范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意见》,将城乡低保办理时限由原来的3个月压缩到25个工作日。同时,针对“关系保”、“人情保”、“权力保”等问题,完善了“逢入必评、调整必议、三榜公示”的民主评议公开机制。值得一提的是《意见》中的三项内容与去年9月国务院出台的《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的意见》中的相关条款相契合,极具前瞻性。
扩面:救助范围不断拓宽 据统计,截至2012年12月底,全市共有城市低保对象87136户201870人,农村低保对象122972户161280人,全年累计发放城市低保金51689万元,累计发放农村低保金22158.5万元。同时,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,保障标准逐年提高,从2002年到2012年,我市先后10次提高城市低保标准,5次提高农村低保标准。城乡低保标准从2002年的每人每年156元提高到现在的341元/月;农村低保标准从2006年的300元/年提高到2012年的1896元/年。
在此基础上,我市进一步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内容,2012年为全市9831户城市低保家庭发放取暖补贴300多万元;与市电力部门积极协调,落实电价补贴资金991万元,从2012年7月起,为全市23万户城乡低保及五保家庭每户每月发放7.16元的电价补贴。
规范:操作程序更加阳光
2012年9月,广灵县壶泉镇西河洼村召开“两委”联席会,全村村干部、党员代表、村民代表共20余人聚集在村委会议室,首次对该村几名申请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的村民进行评议,会场虽不大、但气氛热烈,大家你一言、我一语谈自己的看法,谁该“吃低保”在讨论和投票中最终有了定夺。今年68岁村民赵文奎患有肺结核不能劳作,妻子又半身不遂20多年,家庭生活十分困难,他的低保初审就是在这次联席会上评议后投票通过的,对于他“吃低保”村民都认为“很公道”。
“谁是低保户,俺们村民有了投票权。”采访中一位村民激动地对记者说,这也是我市规范城乡社会救助工作的一个缩影。近年来,我市在城乡社会救助组织实施过程中实行了“谁入户、谁审核、谁签字、谁负责”的责任制度,建立了“逢入必评、调整必议”的民主评议机制,目的就是让相关单位及工作人员用好权、办好事、负好责,把有限的救助金发放给最困难、最需要帮助的群众。此外,他们还积极协调职工养老保险、房产管理、车辆管理、工商、税务、财政、城市客运等部门,核验比对申请和享受低保的人员中有无离退休职工、养车户、个体工商户、财政供养人员、出租车营运者、拥有多处房产者,一经核准,及时清理清退;创新开展低保交叉大检查,人户分离保障对象专项复查等工作,加大对保障对象的动态管理,进一步维护了社会救助工作的公平与公正。
提升:搭建信息网络平台 我市的社会救助管理系统涵盖了城市低保、农村低保、农村五保、医疗救助和临时救助五项内容。该系统平台还同时具备对救助对象信息查询功能,通过与相关部门互联互通、资源共享,及时掌握保障对象家庭成员就业、收入、财产等状况,为准确认定保障对象提供了依据,使该享受救助的一个不漏,不该享受救助的一个不留。目前,我市社会救助管理网络安装调试工作全部完成,相关的软件运行较为稳定,各县区加快救助对象信息数据库的录入工作,并按要求开展了医疗救助“一站式”网络审核审批,确保救助信息网络早日发挥应有作用。
全国“青年文明号”、全市民政工作先进单位、市民政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……荣誉是压力更是动力。市民政局低保中心主任康建东说:“社会救助工作连着两头,一头为政府分忧,一头为百姓解难,我们将继续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,为提升老百姓的幸福感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。”